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网球男子双打比赛,是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延期至2021年举行的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其中一个比赛小项,于2021年7月24日至30日在日本东京有明网球森林公园进行[1]。共有来自22个代表团的64名选手参加该小项[2]。

第三十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网球男子双打比赛比赛场馆有明网球森林公园日期2021年7月24日至30日参赛选手64位选手,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奖牌获得者01 !

尼克拉·梅克蒂奇马特·帕维奇

克罗地亚02 !

马林·契利奇伊万·多迪格

克罗地亚03 !

迈克尔·维纳斯马库斯·丹尼尔

新西兰← 20162024 →

西班牙组合马克·洛佩斯和拉斐尔·拿度是上届比赛该小项金牌得主,然而两人都未参加该届奥运。[3][4]

该届比赛前两名由克罗地亚队包揽,这是该国17年来首次获得奥运网球奖牌,及该国首次获得奥运网球金牌。头号种子尼克拉·梅克蒂奇和马特·帕维奇在决赛中以2比1险胜队友马林·契利奇和伊万·多迪格。[5][6]新西兰组合迈克尔·维纳斯和马库斯·丹尼尔在铜牌赛中直落两盘击败美国组合奥斯汀·克拉吉塞克和坦尼斯·桑德格伦,这是新西兰自1920年奥运开始以独立身份参赛以来首次获得奥运网球奖牌[7]。

目录

1 参赛资格

2 比赛形式

3 赛程

4 种子选手

5 比赛结果

5.1 说明

5.2 决赛圈

5.3 上半区

5.4 下半区

6 参考资料

参赛资格

编辑

男子双打共提供32个席位,每个代表团在该小项上最多可派出两对组合共计四名选手参赛。席位组成包括双打奥运排名名额、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名额、单打优先名额和主办国名额。以下是席位分配的具体顺序:[8]

双打奥运排名名额:双打排名前十的选手直接取得双打资格,他们可以从ATP单打和双打排名前300的选手中选择双打搭档;

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名额:通过排名总和的方式增加到24支双打资格,除了排名前十的队伍外,其余14只队伍通过排名总和来取得参赛资格,即同一奥运代表团的两名运动员的排名相加,合并名次高的队伍获得参赛资格;

单打优先名额:如果对应性别获得资格的选手不足86人,则继续依据成员单/双打奥运排名总和分配席位,直到凑够32对参赛选手。和前一部分席位不同的是,该部分席位按照单打排名优先的原则进行分配;

主办国名额:东道主日本队可以获得1个参赛资格,但必须确保成员奥运单打排名总和在300名以内,如果空出名额则重新分配。

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国际网球联合会最初决定将奥运排名截止期限更改为2021年6月7日,后来由于202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延期举行。截止期限再次顺延至2021年6月14日[9]。

比赛形式

编辑

每场比赛为三局两胜制,若前两盘的局分出现6-6平分的情况下,通过抢七决出该局胜者。若比赛进入决胜盘,则直接通过抢十来决出最终胜者。与大满贯和ATP/WTA巡回赛赛制不同的是,奥运会网球比赛会多出一场铜牌赛。[10]

赛程

编辑

除特别注明外,此条目的时间均以日本标准时间(UTC+9:00)为准。

比赛于2021年7月24日开赛,为期7天,以下是该小项具体赛程安排,其中比赛时间为第一场比赛开始的时间:[11]

2021年7月

24日(六)

25日(日)

26日(一)

27日(二)

28日(三)

29日(四)

30日(五)

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5:00

15:00

1/16决赛

1/8决赛

1/4决赛

半决赛

铜牌赛

金牌赛

种子选手

编辑

1. 尼克拉·梅克蒂奇(克罗地亚) / 马特·帕维奇(克罗地亚)(冠军)

2. 皮埃尔-于格·埃贝尔(法国) / 尼古拉·马俞(法国)(1/16决赛)

3. 胡安·塞巴斯蒂安·卡瓦尔(哥伦比亚) / 罗伯特·法拉赫(哥伦比亚)(1/4决赛)

4. 阿斯兰·卡拉采夫(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 / 丹尼尔·梅德韦杰夫(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1/16决赛)

5. 休伯特·胡尔卡奇(波兰) / 卢卡斯·古博特(波兰)(1/16决赛)

6. 卡伦·哈查诺夫(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 / 安德烈·鲁布列夫(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1/16决赛)

7. 杰米·穆雷(英国) / 尼尔·斯库普斯基(英国)(1/8决赛)

8. 卫斯理·库尔霍夫(荷兰) / 让-儒利安·路查(荷兰)(1/8决赛,因2019冠状病毒病检测呈阳性而退赛)

比赛结果

编辑

比赛采用单败淘汰制,1至4名以外的名次不设排位赛。[12]

说明

编辑

Q = 资格赛晋级者

WC = 外卡

LL = 幸运落败者

Alt. = 替补

SE = 特殊豁免

PR = 排名保护

w/o = 不战而胜

r = 退赛

d = 取消资格

决赛圈

编辑

准决赛

决赛

1

梅克蒂奇(克罗地亚) 帕维奇(克罗地亚)

6

6

克拉吉塞克(美国) 桑德格伦(美国)

4

4

1

梅克蒂奇(克罗地亚) 帕维奇(克罗地亚)

6

3

[10]

契利奇(克罗地亚) 多迪格(克罗地亚)

4

6

[6]

丹尼尔(新西兰) 维纳斯(新西兰)

2

2

契利奇(克罗地亚) 多迪格(克罗地亚)

6

6

铜牌赛

克拉吉塞克(美国) 桑德格伦(美国)

63

2

丹尼尔(新西兰) 维纳斯(新西兰)

77

6

上半区

编辑

第一轮

第二轮

半准决赛

准决赛

1

梅克蒂奇(克罗地亚) 帕维奇(克罗地亚)

78

6

德莫里内(巴西) 梅洛(巴西)

66

4

1

梅克蒂奇(克罗地亚) 帕维奇(克罗地亚)

7

65

[10]

安杜哈尔(西班牙) 卡巴列罗·巴耶纳(西班牙)

5

4

穆塞蒂(意大利) 索内戈(意大利)

5

77

[7]

穆塞蒂(意大利) 索内戈(意大利)

7

6

1

梅克蒂奇(克罗地亚) 帕维奇(克罗地亚)

6

6

ITF

麦克拉克伦(日本) 锦织圭(日本)

6

6

ITF

麦克拉克伦(日本) 锦织圭(日本)

3

3

J·索萨(葡萄牙) P·索萨(葡萄牙)

1

4

ITF

麦克拉克伦(日本) 锦织圭(日本)

6

6

摩尔泰尼(阿根廷) 塞瓦略斯(阿根廷)

77

4

[11]

7

J·穆雷(英国) 斯库普斯基(英国)

3

4

7

J·穆雷(英国) 斯库普斯基(英国)

63

6

[13]

1

梅克蒂奇(克罗地亚) 帕维奇(克罗地亚)

6

6

4

卡拉采夫(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 梅德韦杰夫(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

5

4

克拉吉塞克(美国) 桑德格伦(美国)

4

4

克莱恩(斯洛伐克) 波拉塞克(斯洛伐克)

7

6

克莱恩(斯洛伐克) 波拉塞克(斯洛伐克)

77

2

[5]

皮尔斯(澳大利亚) 普塞尔(澳大利亚)

6

65

[5]

克拉吉塞克(美国) 桑德格伦(美国)

62

6

[10]

克拉吉塞克(美国) 桑德格伦(美国)

3

77

[10]

克拉吉塞克(美国) 桑德格伦(美国)

6

77

巴伯里克(哈萨克斯坦) 戈卢别夫(哈萨克斯坦)

77

63

[8]

史卓夫(德国) 兹韦列夫(德国)

3

64

夏尔迪(法国) 蒙菲尔斯(法国)

64

77

[10]

夏尔迪(法国) 蒙菲尔斯(法国)

4

5

史卓夫(德国) 兹韦列夫(德国)

6

77

史卓夫(德国) 兹韦列夫(德国)

6

7

5

胡尔卡奇(波兰) 古博特(波兰)

2

65

下半区

编辑

第一轮

第二轮

半准决赛

准决赛

8

库尔霍夫(荷兰) 路查(荷兰)

6

77

吉勒(比利时) 弗利根(比利时)

3

65

8

库尔霍夫(荷兰) 路查(荷兰)

格拉西莫夫(白俄罗斯) 伊华舒卡(白俄罗斯)

3

66

丹尼尔(新西兰) 维纳斯(新西兰)

W

/

O

丹尼尔(新西兰) 维纳斯(新西兰)

6

78

丹尼尔(新西兰) 维纳斯(新西兰)

6

3

[10]

米尔蒙(澳大利亚) 萨维尔(澳大利亚)

5

2

3

卡瓦尔(哥伦比亚) 法拉赫(哥伦比亚)

3

6

[7]

马拉克(奥地利) 奥斯瓦尔德(奥地利)

7

6

马拉克(奥地利) 奥斯瓦尔德(奥地利)

4

1

卡雷尼奥·布斯塔(西班牙) 达维多维奇(西班牙)

2

4

3

卡瓦尔(哥伦比亚) 法拉赫(哥伦比亚)

6

6

3

卡瓦尔(哥伦比亚) 法拉赫(哥伦比亚)

6

6

丹尼尔(新西兰) 维纳斯(新西兰)

2

2

6

哈查诺夫(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 鲁布列夫(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

77

65

[10]

契利奇(克罗地亚) 多迪格(克罗地亚)

6

6

拉姆(美国) 蒂亚弗(美国)

63

77

[12]

拉姆(美国) 蒂亚弗(美国)

3

5

丹尼尔太郎(日本) 西冈良仁(日本)

2

4

契利奇(克罗地亚) 多迪格(克罗地亚)

6

7

契利奇(克罗地亚) 多迪格(克罗地亚)

6

6

契利奇(克罗地亚) 多迪格(克罗地亚)

4

77

[10]

克拉维茨(德国) 普特兹(德国)

6

6

A·穆雷(英国) 索尔兹伯里(英国)

6

62

[7]

巴尼斯(阿根廷) 施瓦兹曼(阿根廷)

2

1

克拉维茨(德国) 普特兹(德国)

2

62

A·穆雷(英国) 索尔兹伯里(英国)

6

6

A·穆雷(英国) 索尔兹伯里(英国)

6

77

2

埃贝尔(法国) 马俞(法国)

3

2

参考资料

编辑

^ Tennis - Men's Doubles Schedule. Tokyo 2020.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6).

^ Tennis - Men's Doubles - Entry List by Event (PDF). Tokyo 2020. 2021-07-22 [2022-10-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9-10).

^ Wimbledon blow as Osaka and Nadal pull out and ticketing snags hit fans. The Guardian. 2021-06-17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5).

^ Olympic Tennis Event entry list (PDF). ITF. 2021-07-01 [2021-07-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7-24).

^ Mektic and Pavic win all-Croatian men's doubles final at Tokyo 2020. Inside the Games. 2021-07-30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 Mektic/Pavic Capture Olympic Gold In Tokyo. ATP. 2021-07-30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 Tokyo Olympics: Michael Venus, Marcus Daniell snatch first NZ tennis medal in more than a century. Newshub. 2021-07-30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 Qualification System – Games of the XXXII Olympiad – Tennis (PDF). ITF. 2021-04-29 [2021-07-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14).

^ ITF extends Tokyo Games qualification window to June 14. Reuters. 2021-04-15 [2021-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3).

^ Tennis 101: Competition format. NBC Olympics. 2021-03-08 [2022-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 Tennis - Competition Schedule (PDF). Tokyo 2020. 2021-07-13 [2022-10-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8-19).

^ Tennis - Men's Doubles - Draw (PDF). Tokyo 2020. 2021-07-31 [2022-10-3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9-17).